多孔砖在成型操作中应特别注意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279 来自: http://www.gldwzc.com/Article-index.html
多孔砖成型
多孔砖对成型操作的要求比较严格,在生产准备和操作过程中,如果稍有疏忽,就会给成型带来不少问题。因此,多孔砖在成型操作中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
安装时,应使机头、机口、芯具和螺旋绞刀轴的中线对正,使泥流均匀。
2
对芯杆较细的多孔砖,应先用手工把机口芯头与芯头之间空隙填满泥料,使芯头的位置固定准确,以免开始挤出时,芯杆偏歪,孔洞移位。
3
试车时,开始泥料应稍软,待泥条开始成型,才慢慢调整成型水分,直至合适。
4
新机口或芯具刚换上时,常会不太正常,应细心调整。如是孔洞偏斜,壁厚不匀而调整无效时,应考虑加粗芯杆、修整刀片,使断面上的泥流基本一致。
5
严重不匀的泥流速度,还会造成泥条裂纹,轻微时,在成型后往往不易发现,而在干燥和焙烧后才显现出来,损失就更大了。
检查时,可先将挤出的泥条沿机口断面垂直切掉,在机口上套装约为30×30mm的均分泥条断面的网络,挤出lm长泥条,分别测量被分割开的小泥条的长度,其***偏差应不超过3~6%。否则,应调整。出料快的部位,可把芯头压进去一点,或在其后面套上一个废螺帽,以增加阻力;出料慢的地方,可以把芯头放出来一点,或换上一个较短的芯头,以减小阻力。
6
一定要均匀给料,挤泥机的泥条是被挤出来的,给料不匀或挤泥机无料可进,就不会有泥条被挤出来。不仅如此,出不来的泥料跟螺旋绞刀一同旋转,摩擦生热还会造成泥缸严重发烧、泥条开裂。所以有的砖厂说:泥条越慢,问题越多。
7
下班停机,***把机口卸下洗净,以免下一班泥料干硬堵塞。无法生产。短时停机,也应在泥料上洒一些水,并用湿布包盖机口,以保持湿度。
8
发现泥料挤不出来或局部走泥极少时,应立即停机,查找原因,以免损坏设备。
9
坯条中间开花,像喇叭口一样向四周翻卷,挤出泥条明显中间凸出;原因是中间走泥太快,可以把中间芯头加长,或在中间芯头后面的芯杆上套个大螺帽,也可以在大刀片中部两侧各焊上一个三角形的分料角钢,迫使泥流向四周流动;还可以加大机口进料端四角向外扩大的圆弧,以增加四角的进泥量。
10
挤出的泥条明显中间凹进:原因是中部走泥太慢,可以按上一条相反的办法处理。
11
个别孔洞开花,向四周翻出:原因是该芯头的大头平面超出了机口出泥端的平面,应将该芯头压进机口,使大头平面缩进机口lmm。
12
泥条出现锯齿裂纹:如是机口第二道内衬铁皮转角处水路缝隙较大,而第三道铁皮又没有水,则将出现有水小齿裂纹。如仅是第二道铁皮转角处缺水,出现的将是无水小齿裂纹。如果哪一支角的几道铁皮都缺水,则将出现无水大齿裂纹。如是后面的几道铁皮缺水,而前面的一两道铁皮水又过多,则出现的将是有水大齿裂纹,且在齿凹处有大量积水。对此,均应按其相应位置,调整水路。
13
泥条烂角,如泥条四角都烂,且裂口,顶端向后卷,原因是中间泥流快,四角泥流慢,应按前述第(9)条处理。如只烂一角,则是该处芯头超前或落后于其他芯头太多或该角两个边都严重缺水,应予调整。如是在正常生产中突然烂角甚至局部泥条缺裂松散,则是该处芯架或芯杆间卡有杂物,应清除。
14
孔洞内部出现鱼鳞裂纹:如是个别孔洞出现裂纹,则是该芯头表面太粗糙或设计不当、位置不对,应打磨调整。如全部或大部孔洞内部都出现鱼鳞纹,则是泥料太干,芯头表面都粗糙或设计有误,应调整成型水分、修整芯头。如两孔间的肋被拉出有规律的月牙形纹,裂纹已经透穿,则是该处泥流不足,应修磨其两侧芯头的斜度,增大该处的泥流通道。
15
泥条弯曲:如泥条一出机口就向一边弯,两侧外壁一边厚,一边薄,这是因为机口、芯具和螺旋绞刀的中线没对正,应重新调整。
16
孔洞变形:如是孔洞变小,可能是芯头严重磨损或缩进机口太多,应更换、调整。如孔洞移位或并芯,则可能是芯杆太细已歪斜,应纠正或更换。如孔洞下坍,则是泥料太软,应调整成形水分。如相邻两孔位置改变,但连成了一个大孔,则是两芯杆或芯头间卡有杂物,应清除。
17
坯体变形:主要是泥料太软,应调整成型水分。也有可能是螺旋绞刀叶片严重磨损,叶片的螺旋角不对,机头、机口太短,以致挤压力不足,应予调整。如是在通过了切条机的泥床以后才出现变形则应检查泥床上的托辊是否高低不平,或托辊上包有泥块,应调整清理。
18
泥缸、泥条发烧:可能是泥料太干或机头、机口太长,芯具结构不当,以致阻力太大,应予调整。也有可能是绞刀叶片螺旋角太大,叶片推进面太粗糙,或泥缸内壁、铰刀磨损严重,泥缸与螺旋间隙过大,以致泥料在泥缸的旋转运动太多,应及时修复调整。